QQ

发布时间:2021-07-16 16:46:24

logo

服务热线:0577-67990667 / 18989716726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让红十字生命教育“活”起来

让红十字生命教育“活”起来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6-0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红十字进校园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布局,也是对红十字与青少年教育领域交叉的历史与现实实践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更新更具体的方向指引。在新时代条件下,红十字进校园有何机遇、挑战和可行路径?红十字国际学院微专业学生课题组以江苏省苏州市红十字会及当地中小学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初步探索。

让红十字生命教育“活”起来

【概要描述】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红十字进校园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布局,也是对红十字与青少年教育领域交叉的历史与现实实践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更新更具体的方向指引。在新时代条件下,红十字进校园有何机遇、挑战和可行路径?红十字国际学院微专业学生课题组以江苏省苏州市红十字会及当地中小学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初步探索。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6-02
  • 访问量:0
详情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红十字进校园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布局,也是对红十字与青少年教育领域交叉的历史与现实实践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更新更具体的方向指引。在新时代条件下,红十字进校园有何机遇、挑战和可行路径?红十字国际学院微专业学生课题组以江苏省苏州市红十字会及当地中小学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初步探索。

红十字进校园的国际经验与政策依据

1892年,“红十字青少年”的概念在第5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第一次出现。1919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倡导普遍成立红十字青少年组织并开展工作。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规定,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是红十字会法定职责。着眼历史,进校园是国际国内红十字青少年运动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的必然发展方向。

在国际经验方面,《青年政策和战略》为国际联合会及其成员国家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了统一参考标准。近年来,各国红会积极围绕促进青年参与主题,重点关注气候变化、新冠疫情、防灾减灾等热点人道问题,开展创新的、学科交叉的、即时的、分散式的学习活动和志愿服务,鼓励青年以领导者、志愿者和受益社区成员的身份参与到红十字运动中来。

在国家政策方面,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新时代学校应突出重点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地加强教育活动;小学阶段重视安全、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学阶段注重培养自救互救、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责任意识,大学阶段则强调生命教育和“三献”工作的倡导、参与。2021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将知识技能纳入到学生军训中来。

国际经验的借鉴,国家政策的支持,为红十字进校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带来了发展机遇。

新时代红十字进校园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乘着政策东风,各地红十字进校园工作得到蓬勃发展。仅以苏州市红十字会为例,校园红十字组织在苏州各中小学的普及率已达80%以上,应急救护培训成为高中新生军训的固定内容,尤以四项救护、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为重。其中,红十字会提供应急救护专业讲师和必要的培训用具,校方负责协调时间和安排场地,双方合作良好。此外,博爱校医室等也在推进之中,活动的组织阵地建设相对完善。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该项工作的推进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应急救护目前仅为一次性活动,仅在军训时开展,红十字教育仍相对游离于学校日常教学系统之外,距离相关学科教学存在隔阂。从学生角度来看,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升学压力,课程多、时间紧,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等问题。此外,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不成体系,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期待,也导致学习和实践效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在前期基础进一步深化活动效果,开发更为系统、更可持续且更适合融入学校教学的红十字校园活动,值得各地红十字会引起高度重视。

健康、避险、救护等主题教育活动是链接红十字进校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节点。当前,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倡导下,在少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的社会现状下,相关教育主题备受关注,多种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层出不穷。那么,红十字对此可以有何独特贡献?从历史实践和政策来看,红十字运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宗旨,正是大力开展此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和健康教育的成熟经验,更是红十字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良好基底。基于该定位,课题组对当前学校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考察。

当前,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校主要依托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展示健康、避险、救护等主题的教育活动。课题组在该平台安全教育试验区采集了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的2894条安全动态、75期专题课和13项寒暑假专项活动,重点关注各地区开展的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主题、内容及形式,借此分析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结果显示,2894条安全动态中,校园安全教育活动记录占80%左右,内容以防火、防震、防溺水和防疫为主,其中70%以会议、讲座、专题课等传统授课方式开展。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多数活动转为线上进行,总计475期的专题课和13次平安寒暑假专项活动,均以录播视频课形式展开,缺乏互动。校园内,地震或消防演练等实践性活动频率较低,大部分学校每学年仅开展一至两次。总体而言,现行校园安全教育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有效安全教育的情境性实践性、参与性要求。而红十字会现有的应急救护和健康培训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能有效补足目前安全教育的短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进一步明确学生对红十字进校园的期待,课题组编制了《“红十字进校园”课程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的红十字相关教育活动经历、基础的应急救护和红十字运动知识、对红十字课程的期待与建议等。问卷共计15个问题,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以苏州地区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梅堰中学和莘塔中学三所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网络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44份。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46.85%参加过红十字课程,其中仅有0.48%的同学认为不太有价值,说明中学生对于红十字现有课程高度认可。但是,问卷中七个知识评估问题的结果显示,仅有10.14%的学生非常了解红十字会或红十字运动,说明现有课程还需进一步拓展深度和广度。对于“红十字进校园”课程内容、形式及相关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渴望听到的课程内容是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防灾避险常识、卫生健康与应急救护常识。授课形式方面,非传统课堂授课的呼声很高,超过70%的学生倾向于实践性与互动性更强的学习方式,如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实地参观等。学生还主动提出“建议学校举办一天红十字的节日”“尽量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和体验”“增加课程次数”“授课要生动有趣”等建议,期望红十字进校园课程的落地与创新。总之,现行的红十字课程覆盖率和知识普及效果仍然有限,但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将会是红十字切实进入校园的强力助推器。

对策与建议

基于多方调研成果,课题组提出继续推进红十字进校园的三条举措。

一是丰富红十字课程内容,扎实完善课程体系。总结目前红十字进校园课程研发的经验与教训,在推广既有应急救护实操培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有效经验,扩展红十字课程在健康教育、志愿服务、人道理念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内容。按照学龄,突出红十字进校园在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思政、社会、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等学科内容设计专题学习与实践活动,建立起系统化、标准化、辅助学校教学体系的红十字进校园课程体系。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灵活对接各方资源。结合原有资源,建设好红十字救护站、红十字文化传播基地、人道主义教育基地、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等阵地,培养好红十字课程教师,形成可自主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矩阵,为红十字进校园提供有效依托。在各级政府和红会的指导下,整合多方资源,尤其是数字平台的宣传与教育资源,高效推进红十字进校园的落地实施。

三是促进红十字青少年交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青少年有着旺盛的同辈社交和参与实践的热情。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建设畅通的红十字青少年网络,把各地红会、学校和学校红十字组织统筹起来,积极围绕网络建设、支持保障、青少年工作方向与内容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让“红十字进校园”横向流动活跃起来。在这方面,上海市红十字青年网络主办的沪甘蒙云四地红十字青年骨干交流会,聚焦人道传播中的融媒体建设、“救在身边”系列应急救护项目、红十字青少年的国际参与等方面,利用线上展示与研讨形式进行交流互鉴,值得学习和推广。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弘德医疗科技,亚龙教育集团,医学模型厂家,浙江弘德医学教学模型研发生产:应急救护培训、医学模型、急救护理模拟人、医学护理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临床妇科训练模型、心肺复苏模型、急救模型、AED、院外急救、心肺复苏假人,心肺复苏模拟病人,全功能护理人模型,腰椎穿刺模型,胸腔穿刺模型,腹腔穿刺模型,股动脉穿刺,综合穿刺模型,骨髓穿刺模型,淋巴结触诊,危重新生儿,阑尾切除模型,儿童心肺复苏模型,三腔两囊管操作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妇科检查模型,腹部触诊听诊模拟人,脑解剖心脏解剖模型,医学模型:分娩母子急救模型,孕妇检查模型,环甲膜穿刺,气胸处理,胃镜及ERCP,乙状结肠镜,支气管内窥镜,外周穿刺中心静脉插管等操作模型;急救技能模型,人体解剖模型,人体骨骼模型,乳房肿瘤鉴别诊断,静脉介入操作模型,前列腺检查操作仿真模型;老年护理模拟人,虚拟腹腔镜模拟器,电子气管插管,儿童复苏,婴儿复苏模拟人,创伤模拟人,高级成人护理及CPR模拟人,高级成人护理模型,护理模型人,鼻泪管通液,十二指肠引流操作,透明男女性导尿模型,肌肉注射模型

 

地       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街道堡二工业区

客服热线:0577-67990667 / 18989716726

客服邮箱:postmaster@zjhdmed.com

2021 浙江弘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温州  浙ICP备17019844号